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园林景观 > 古建园林文化 > 依托《中国建筑史》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(二)中国建筑史之分期(图文)
依托《中国建筑史》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(二)中国建筑史之分期(图文)

 “中国建筑之原始,究起自何时,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”。“中国建筑自其源始以至于今,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,其蜕变为继续的,故欲强为划分时期,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。然因历朝之更替,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,以及因现存资料之多寡,姑分为下列各时期。”

1、上古或原始时期(前200年以前),即上古-春秋战国-秦时期。“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极缺乏。殷、周、战国以来城郭、宫室、陵墓遗址虽已有多处确经认定,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。殷以前则尚无实物可考焉”。

9.jpg

(后人仿建春秋战国时期风格建筑)

 

2、西汉、东汉时期(前204-220年),“ 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发育时期,……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,……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,则仅墓室墓阙数处,他为间接之材料,如冥器汉刻之类”。

 

3、魏、晋、南北朝时期(220-590年),“虽在当时政治动荡,战争频繁,民不聊生的情况下,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仍极为澎湃。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。实物……雕刻,饰纹、花草、鸟兽、人物之表现,乃脱汉时格调,创新作风,遗存至今者有石窟、佛塔、陵墓等” 。

4、隋、唐时期(590-906年),“隋再一统中国,定都长安,大兴土木,为唐代之序幕。唐为中国艺术之全盛及成熟时期。因政治安定,佛道两教兴盛,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。……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,砖石佛塔最多。……唐之建筑风格,既以倔强粗壮胜,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,诚蔚然大观”。

[CropImg]367b0d99c24112aa949f59f7580667af.jpg

5、五代、宋、辽、金时期(906-1280年),“五代、赵宋以后,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,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。宋、辽、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;……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,尚遍布华北各省;至于塔幢,为数尤夥。作风手法,特征显著,规例谨慎,循旧制之途径,增减嬗变不已”。

6、元、明、清时期(1280-1912),“元、明、清三代,奠都北京,都市宫殿之规模,近代所未有。此期间建筑传统仍一仍古制。至明清之交”,除开始出现藏式建筑外(此处因为敏感字眼的缘故,无法引用梁先生原文),“更由耶稣会士,输入西洋样式。……清末,因与欧美接触频繁,醒于新异,标准摇动,以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,一时呈现不知所从之混乱状态。于是民居市廛中,旧建筑之势力日弱”。

7、民国时期(1912年以后),“ 民国初年,建筑活动颇为沉滞。迨欧美建筑续渐开拓其市场于中国各通商口岸,而留学欧美之中国建筑师亦起而抗衡,于是欧式建筑之风大盛。近二十年来,建筑师始渐回顾及中国固有之建筑,遂有采其式样以营建近代新建筑者。……今后之中国建筑,亦将如今后世界各处之建筑,将减少其绝对之地方性。然因传统,背景,民族气质等等原素之不同,亦将自成一家,但其形成,则尚有所待耳”。

古代官方关于营造术(建筑)的标准规范

“建筑在我国素称匠学,非士大夫之事,盖建筑之术,已臻繁复,非受实际训练,毕生役其事者,无能为力,非若其它文艺,为士人子弟茶余酒后所得而兼也。然匠人每暗于文字,故赖口授实习,传其衣钵,而不重书籍。数千年来古籍中,传世术书,惟宋清两朝官刊各一部耳。”

1、北宋《营造法式》。北宋李诫在工匠喻皓《木经》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,也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、施工的规范标准。“诫,徽宗朝将作少监也。全书三十四卷”,编于1068—1077,成书于1100年,“刊于1103年,因名词改变,样式演变,加之士大夫蔑视匠术,故其书已几无法解读。……民国十八年,中国营造学社成立,……从事于是书之研究,……其书始渐可读”,“为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变迁之重要资料”。

2、清工部《工程做法则例》。“公元1734年清工部所颁布关于建筑之术书也。全书七十四卷,……较之《营造法式》……则不免见拙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