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四合院 > 四合院文化 > 四合院建筑之门饰
四合院建筑之门饰

 1.jpg

    提起北京四合院文化,第一步就应从大门说起。大门是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,中国旧时说亲多讲究“门当户对”,可见大门不仅是宅院出入之处,还可以显示出户主的职业、家境以及社会地位。为了确立封建统治秩序,大约从唐代起,朝廷就明确规定了不同爵位、品级的贵族宅院与大门的形制,这项制度一直延续至清。《清会典事例》中记载顺治初年明确规定,亲王府“基高十尺,正门广五间,启门三”,“均红青油饰,每门金钉六十有三”。郡王府、世子府“基高八尺”,“正门金钉减亲王七分之二”。贝勒府“基高六尺,正门三间,启门一”,“门柱红青油饰”。贝子府“基高二尺”,“启门一”。“公侯以下官民房屋,台阶高一尺”,“柱用素油,门用黑饰”。

    旧时四合院不仅大门型制有许多讲究,门饰也作了许多规定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一句名诗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,诗中用“朱门”形容达官贵族的宅第,是有制度依据的。以往对门漆颜色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,公侯以下的官民住宅,一律“柱用素油,门用黑饰”,如果谁敢越制,罪过就大了。1911年“辛亥革命”推翻了清朝皇帝,帝制取消了,帝制时代制定的制度也随之废除,胡同两侧的朱漆大门越来越多,这已不是特权与地位的象征。

    北京四合院中还有许多附属建筑,如既能遮风避雨、又起装点作用的回廊,分隔内宅、外宅的垂花门等。这些附属建筑在四合院中虽然不是主角,但凭着五彩的油漆与别样的装饰,却成为四合院中的亮点。